搜索
开启辅助访问登录
兵器之友 首页 专题报道 查看内容

第三届中国兵器报新闻奖通讯类作品概览(19-20)

2019-6-3 15:29| 发布者: 兵器之友| 查看: 767| 评论: 0

“这是一支了不起的特检铁军”

——记西安昆仑特种设备检测公司容检室

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西安昆仑特种设备检测的艰辛与不易,尤其爬到距离地面几十米高的特种设备顶上进行操作时,检验人员需要承受高空疾风劲吹等安全考验;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检验各类大型的容器,需要克服内心恐惧;在几近封闭的容器里完成任务时,需要忍受空气里弥漫的粉尘……

他们被尊称为“设备医生”,把握着特种设备的安全命脉,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超常“慧眼”,让各项伤损和病害无所遁形,默默为质量安全奉献着。最近,笔者走进西安昆仑特种设备检测公司容检室,感受到了他们的责任与艰辛。

容检室现有员工11人,均持有国家承认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资格证。容检室本着服务至上的精神,服务对象遍布全国。2018年,容检室检验压力容器700余台、压力管道2300余条、危运罐车千余辆和安全阀千余只,同时还开展了部分特种产品无损检测工作。

2018年,容检室面临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:华锦公司为了停产开展大型检测、设备整体维修更换工作,要求西安昆仑用15天时间配合做好检测工作。这次检测工作量非常大,在15天里,容检室检验人员要检测277个容器、21个球罐、2011条管道。这15天的工作量是往年同期工作量的五倍。

为了确保任务完成,容检室检验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。3月的盘锦寒风刺骨,伴随着67级的大风,摄氏零下10度的气温比想象中还要冷,但这并没有让容检室员工魏波、樊宝平、牛犇、龚钧等望而生畏。在经理刘小军带领下,他们专程前往华锦公司,熟悉管线、数据,收集各方材料,积极做好设备及耗材方面的准备工作。

面对有限的现场条件,他们分工明确,并悉心指导协助人员积极配合。现场风很大,风一次次把他们手中的记录单和标识吹跑,他们也不气馁。最终历经40多天的努力,他们完成了4万多米的现场工业管道的画图和贴标识工作。

容检室首次承接如此繁重的工作,设备安排、人员分工都存在难点。崔省安担任现场总指挥后,每天都会比其他人提前半小时来到现场,精心检查各项班前准备工作。在他的带领下,每天清晨7点,所有人员都准时到位调试仪器、整理备品。容检室主任魏波说:“对2011条管道线一米一米地探伤非常耗时,每天赶往作业点也需要消耗大量时间。加之这是首次接触3000立方米的球罐,马虎不得,时间非常紧张。”“球罐检测是个技术活,更是一个高强度的体力活。由于罐内锈迹斑斑,底部布满油泥,散发着难闻的有害气体,为了开展检测任务,清扫罐体内的残渣就耗时不少。”

不到中午,盛夏的骄阳就显示出了它的威力。暴露在阳光下的容器温度迅速蹿升,检验人员站在管道上如同呆在蒸笼里一般,只需一会儿额头便布满了汗珠。“要携带沉重的设备、对讲机、信号旗等防护用品,就没法带太多水,带的水一会就喝完了,而出汗又多,所以渴了只能忍着。”技术负责人赵伟军感慨地说。按要求,每人要穿五点式安全带,活动起来相当费力,遇到够不着的焊缝,只能一个拉着一个奋力踩着罐壁,才能检测到,遇到粉尘残渣一起落下,连眼睛都睁不开。就这样,他们还迅速在笔记本上做好标记,忍着阵阵热浪和干渴,小心谨慎继续作业。检测结束后,大家浑身疲惫不堪、瘫软无力,一头栽坐在地上,以大地为床和餐桌,狼吞虎咽地吃完盒饭,稍作调整休息后便继续工作。

由于华锦公司要求晚上10点之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,为此他们连同现场支援人员共计50多人又克服夜间照明不足等困难,挑灯夜战,精检细探。早上510分,大家检查完工作后,才踏上了返回宿舍的路。

在历时15天的工作中,容检室检验人员克服了环境气候、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的困难,严格执行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,严格按照计划推进检验工作,最终安全、优质、高效地完成了探伤任务,未出现漏检误判现象。他们优良的作风与顽强的精神受到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赞扬。

“检验一结束,我们就要赶回去,争取让用户早点拿到检测报告,不耽误他们的审核。虽然很累,但是看到设备都能安安全全地运行,还是蛮有成就感的。”魏波如是说。完成现场的实际测试只是全部检测工作的一半,大量的原始数据整理、检测报告的出具还需要大家继续努力。容器和管道报告难度大、技术要求高,一般情况下,一个项目一份报告20页左右,可此次项目一份报告多达近7万页。8月份开始进入报告出具阶段,全室一半的人每天加班加点,连高温假也泡了汤,期间周边若有任务,还要马不停蹄地赶赴相关地点,继续检测,虽然时常感到分身无术,时间不够用,但大家只要想到是为客户的安全生产和国家的特种设备安全作贡献,觉得再忙也值得。

特种设备检测公司支部书记孟焕宁说:“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我们员工的这种吃苦精神。无论身在何处,只需一声令下,所有人都不讲条件,冲锋在前。2018年凭着他们的攻坚克难,换来了收入过千万元大关的辉煌成绩。这是一支了不起的特检铁军。”(高文娟) 

77岁老党员 讲了一段动情往事 交了一笔大额党费

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集团公司成立20周年、北企集团建企50周年、国家改革开放也走过了40年,在这个时间节点上,作为一名老党员,应该为党做点什么。但自己年岁大了,没力量干别的事情,我和老伴商量缴纳1000元党费,以表达我们对党、国家、集团和企业的感激之情!”218日,有着35年党龄、年届77岁的北企集团退休老党员黄开科来到所在党总支,从怀里拿出一个包有1000元的红包,郑重地交给党组织,并深情地说了上边的一段话。

面对大家赞许的目光,老人继续动情地说:“以前家里穷,全家沿路乞讨,走到安徽一个村子时,全家7口人只剩下了3口。在这最困难的时候,村支书把我们收留下来,并送我参加了解放军。说句心里话,要是没有共产党我早就饿死了,哪有今天的自己?几十年来,无论参军、工作和生活,我都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给予的温暖,享受着企业发展带来的福祉。”

这次缴纳大额党费对老人来说绝非一时冲动,同样的行动之前也出现过——

2008年汶川地震后,老人心系灾区,缴纳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,以表达支援灾区群众的心愿。“在党和人民有难时尽一点绵薄之力,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公民应尽的义务。”老人当时曾说。

黄开科两次分别上交的千元党费,都通过洛阳市委组织部转交中央组织部。

退休不褪色

黄开科20世纪60年代应征入伍,在空军某部队从事地勤工作,70年代调入北企集团,曾在后勤部门担任副科长、科长、处长、党支部书记等职务,2001年退休。

这些年,老人退休不褪色,时刻牢记党的宗旨,积极履行党员义务,关注国家改革,关心企业发展,关心邻里生活,是个“闲不住”的人。哪处窨井盖坏了、公路上哪个地方不平、修暖气挖断公路影响群众通行等等这些“闲事”,只要他看到或听说,总是及时向市里主管部门反映,促成问题及早解决。

采访黄开科时,笔者见到他家里的桌子上、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剪贴图片,老人形象地称之为“红色图册”。看到笔者好奇的目光,老人情不自禁地打开话匣子:“2001年退休后,我就迷上了收集红色图片。领袖人物、中国梦、社会主义建设成果、改革开放成果、国防军事等题材都在我的收集范围。这些图片涉及的年代跨越70年,最早可追溯到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目前我已收集到各类图片3000多张,制成图册50多本,主题都是歌颂党、爱祖国。去年这些图册还在社区进行了展览呢!”说到这里,老人满脸自豪。

老人剪贴红色图册的事情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,不久前《洛阳晚报》以《这名老党员的“微心愿”实现了》为题,报道了这件事情。

离岗不离党

虽然年岁大了,但老人身体依然硬朗。目前北企集团有620多名离退休党员,为加强离退休党员管理,党总支将他们划分为8个党支部。组织上综合评定黄开科的情况,提议让他担任第二党支部书记。选举后,老人愉快地挑起了这副担子。第二党支部管理党员90人,为更好地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,黄开科和过去一样,坚持天天学习,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信息。在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,笔者随手翻了几本桌子上摆放的书籍,发现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》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100问》《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手册》等厚厚的书籍,每一本从前到后都有他学习圈阅的印记。 

“虽然管理的是退休党员,但支部工作也必须高标准,不能有丝毫马虎。”黄开科边说边向笔者展示支部印发的《第二党支部第一季度工作计划》及他亲手编写的《第二党支部党建知识应知应会50题》等资料。其形式与内容,与一般党支部相比,绝无丝毫逊色。

支部管理中,黄开科不仅想方设法教育退休党员关心自己的企业,而且还千方百计让大家关注集团公司这个“大家庭”的改革发展。交谈中,老人从书桌上拿起近期的一份《中国兵器报》,深情地说:“兵器报是咱自己行业的报纸,每一期我都看。通过兵器报,我了解到集团公司的发展情况,也知道了咱们北企集团在兵装集团所处的位置。这些年,北企集团一步一个脚印,一年上一台阶,企业发展了,职工生活也好了。作为一名退休职工,心里感到由衷高兴!”(赵留斌 叶艳红)

兵器之友

网站简介: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,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,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,实现了报纸上网,网报互动。

中国兵器报微博

关于我们
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  • 联系电话:023-68770767
  • 电子邮箱:bqzy@bqb.com.cn
  • 通讯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

小黑屋|兵器之友 ( 渝ICP备05012515号 )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 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